李承宗的一大爱好就是收藏,上到古玩玉器,下到玻璃琉璃器皿,只要有收藏的价值,那么李承宗必然吧它们收入囊中前几日,李承宗得到了十只玲珑剔透的胆形玻璃瓶,觉得不算精致,为了增加其观赏价值,便将它们交付自己的侍卫李桥,要他督促王府作坊里的工匠想办法把瓶子里面镀上一层金粉。
工匠们见了,都束手无策,对李桥说:“大人,要想在瓶里镀上金,必须用烧红的铁篦熨烙,才能妥贴。可是瓶子口小腹大,铁篦难以进入,而且这种玻璃瓶又薄又脆,即使铁篦能伸进也难以作业,硬要敲击,瓶儿必破无疑。再说了,这瓶儿又是殿下的心爱之物,若是一个不小心,那我们可担待不起啊……..”
听罢工匠们的言语,李桥没奈何,他只好把十只瓶子暂时放在箱子里,带回了王府。
过了几天,他到琴岛最繁华的望海大道的街市上的店铺溜达,忽然看见一处不起眼的小店铺里面一位锡匠在店里正在扣陶器,那手艺十分精巧,见此情形,李桥突发奇想,“殿下常说高手在民间…….既然王府作坊的工匠处理不好………那我何不拿一只瓶子让这位锡匠试试?”
李桥是个想做就做的人,不一会儿,他就回宫拿了瓶子并给锡匠道:“师傅,请您用金子把这瓶里镀贴好……您看行不行?”
李桥是李承宗的侍卫,更是李承宗的绝对亲信,他竟然对一位不起眼的手艺人恭敬的尊称师傅,这是因为在李承宗的汉国,工匠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要知道在古代华夏,历朝历代皆是重道轻器。匠为末业,匠役至微。
士农工商,构成华夏古代的社会等级。学者和由学者组成的官员是社会精华,占有社会的最高地位。农业对国家和社会至关重要,耕读传家是美谈,关心农业会受到道德上的尊崇。
而匠人是兼具力工和匠人角色的手艺人,他们大多是文盲,活在最底层,备受欺凌,工作是粗俗而肮脏的。匠人们没有话语权,为主流社会所排挤,更休谈著书留名了。因此,有关工匠的传记,史册所载,屈指可数,最多可散见于文人笔记中。如汉之胡宽、丁缓、李菊,唐之毛顺,宋时木工喻皓,这几人以工巧之技,名盖一时……
更别说这个出身决定一切的混蛋时代,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分成三六九等。
很多功成名就的英雄以为自己多牛,实际上并非全是,在时势面前,人是渺小的。没有群雄争逐的时局,英雄谋臣老死牖下,毫无用武之地,刘邦还是以亭长终老泗水,樊哙还是个杀狗的屠户。
在世家门阀掌控一切的时代,若是没有一个世家的身份,像逆袭上位那是难上加难,更别说在士农工商里排名靠后的工商之民了。要知道在古代华夏,有一个专门针对匠人的制度,那就是匠籍制度,这个制度明文规定匠不离局、匠役永充,凡被编入匠籍的工匠,世代不得脱籍,家中必须有人习匠,手艺世代相承,确保帝国营建土木时有工役补充。
要不是有李承宗这个不要脸的穿越客,工匠地位的提升那还得要等四五百年,要等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匠人的地位才得到了少许的提升,不过在本时空,李承宗来了,这个趋势至少在他控制的地盘里,被他硬生生的给加快了不少………
在李承宗治下的汉国,工匠们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地位提高了,自然得到了相应的尊重,至少那一句师傅,就是以前根本就没有影的事儿,由于现在是乱世,许多原本被控制的工匠得以逃脱匠籍的束缚,他们在听闻汉国重视工匠的消息之后,就纷纷拖家带口,来到了汉国谋生,像上文中李桥看到的锡匠这样的精湛手艺人就是明显的例子。
李桥的一句师傅,引起了锡匠的注意,他抬头一瞧,原来是来买卖了,他赶紧起身招待,双方寒暄了几句,就扯到了正题上,让李桥诧异的是那锡匠看也不看,只是说让他明天来取,李桥没有办法只好离去。
等到了第二天,李桥去取货,那只瓶子果然成了金光闪闪的了。李桥大喜过望,说:“师傅,你可真够厉害的。看来,你的手艺可称一绝,水平远远超过王府里的工匠啊。”
李桥高高兴兴地带着锡匠进宫,并将此事奏明李承宗。李承宗见一只胆形瓶已按要求镀了金,正赞不绝口地玩赏着呢,听说是宫外一个高明的锡匠干的活,李承宗很是吃惊,便亲自来到工坊,还传令自己旗下所有工匠都到庭列队观摩。
那个锡匠见李承宗亲临观赏,不敢马虎,他拿出一把特别定制的小榔头小心的敲击小金块,直至锻成像纸那样又薄又匀的金纸才,把它紧紧地裹包在瓶外。
那些内心不服的宫内工匠,顿时哄笑道:“殿下,您莫要被这人骗了,像这样的敲击,锻制金纸,谁人不会啊?”
让李承宗吃惊的是,那个锡匠也不答话,将裹在瓶上的金纸轻轻地剥下,小心地夹在银筷上,再将它插入瓶中,又适当放进一些水银,把瓶口盖住,持着瓶儿上下左右晃动。
过了半个时辰,锡匠将瓶儿传示给众人,嘿,那金纸竟妥妥贴贴地附粘于瓶里内壁,完全没有什么缝隙。他用小指甲把瓶颈内壁的金纸捺压匀称平伏,这样就大功告成了。这时候,工匠们才惊愕地睁大了眼睛,看呆了。
李承宗惊奇地问道:“墨师傅,你怎么晓得用这种办法镀金啊?”
锡匠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殿下,玻璃器皿都是十分娇脆易碎的,怎能让坚硬的东西在它上面锤击作业呢?唯独水银性子柔和可又沉重,进入瓶内晃动不会损伤玻璃,虽然它会稍稍销蚀金纸的表面,但这种损伤肉眼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李承宗于是命令其他的锡匠依照墨师傅的法子将其余八只胆形瓶都如法泡制镀金,至于这位墨师傅,李承宗与其交谈甚久,双方相谈甚欢,李承宗在与墨师傅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的身份很是不简单,嗯,准确的说,这位墨师傅大有来头…….
工匠们见了,都束手无策,对李桥说:“大人,要想在瓶里镀上金,必须用烧红的铁篦熨烙,才能妥贴。可是瓶子口小腹大,铁篦难以进入,而且这种玻璃瓶又薄又脆,即使铁篦能伸进也难以作业,硬要敲击,瓶儿必破无疑。再说了,这瓶儿又是殿下的心爱之物,若是一个不小心,那我们可担待不起啊……..”
听罢工匠们的言语,李桥没奈何,他只好把十只瓶子暂时放在箱子里,带回了王府。
过了几天,他到琴岛最繁华的望海大道的街市上的店铺溜达,忽然看见一处不起眼的小店铺里面一位锡匠在店里正在扣陶器,那手艺十分精巧,见此情形,李桥突发奇想,“殿下常说高手在民间…….既然王府作坊的工匠处理不好………那我何不拿一只瓶子让这位锡匠试试?”
李桥是个想做就做的人,不一会儿,他就回宫拿了瓶子并给锡匠道:“师傅,请您用金子把这瓶里镀贴好……您看行不行?”
李桥是李承宗的侍卫,更是李承宗的绝对亲信,他竟然对一位不起眼的手艺人恭敬的尊称师傅,这是因为在李承宗的汉国,工匠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要知道在古代华夏,历朝历代皆是重道轻器。匠为末业,匠役至微。
士农工商,构成华夏古代的社会等级。学者和由学者组成的官员是社会精华,占有社会的最高地位。农业对国家和社会至关重要,耕读传家是美谈,关心农业会受到道德上的尊崇。
而匠人是兼具力工和匠人角色的手艺人,他们大多是文盲,活在最底层,备受欺凌,工作是粗俗而肮脏的。匠人们没有话语权,为主流社会所排挤,更休谈著书留名了。因此,有关工匠的传记,史册所载,屈指可数,最多可散见于文人笔记中。如汉之胡宽、丁缓、李菊,唐之毛顺,宋时木工喻皓,这几人以工巧之技,名盖一时……
更别说这个出身决定一切的混蛋时代,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分成三六九等。
很多功成名就的英雄以为自己多牛,实际上并非全是,在时势面前,人是渺小的。没有群雄争逐的时局,英雄谋臣老死牖下,毫无用武之地,刘邦还是以亭长终老泗水,樊哙还是个杀狗的屠户。
在世家门阀掌控一切的时代,若是没有一个世家的身份,像逆袭上位那是难上加难,更别说在士农工商里排名靠后的工商之民了。要知道在古代华夏,有一个专门针对匠人的制度,那就是匠籍制度,这个制度明文规定匠不离局、匠役永充,凡被编入匠籍的工匠,世代不得脱籍,家中必须有人习匠,手艺世代相承,确保帝国营建土木时有工役补充。
要不是有李承宗这个不要脸的穿越客,工匠地位的提升那还得要等四五百年,要等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匠人的地位才得到了少许的提升,不过在本时空,李承宗来了,这个趋势至少在他控制的地盘里,被他硬生生的给加快了不少………
在李承宗治下的汉国,工匠们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地位提高了,自然得到了相应的尊重,至少那一句师傅,就是以前根本就没有影的事儿,由于现在是乱世,许多原本被控制的工匠得以逃脱匠籍的束缚,他们在听闻汉国重视工匠的消息之后,就纷纷拖家带口,来到了汉国谋生,像上文中李桥看到的锡匠这样的精湛手艺人就是明显的例子。
李桥的一句师傅,引起了锡匠的注意,他抬头一瞧,原来是来买卖了,他赶紧起身招待,双方寒暄了几句,就扯到了正题上,让李桥诧异的是那锡匠看也不看,只是说让他明天来取,李桥没有办法只好离去。
等到了第二天,李桥去取货,那只瓶子果然成了金光闪闪的了。李桥大喜过望,说:“师傅,你可真够厉害的。看来,你的手艺可称一绝,水平远远超过王府里的工匠啊。”
李桥高高兴兴地带着锡匠进宫,并将此事奏明李承宗。李承宗见一只胆形瓶已按要求镀了金,正赞不绝口地玩赏着呢,听说是宫外一个高明的锡匠干的活,李承宗很是吃惊,便亲自来到工坊,还传令自己旗下所有工匠都到庭列队观摩。
那个锡匠见李承宗亲临观赏,不敢马虎,他拿出一把特别定制的小榔头小心的敲击小金块,直至锻成像纸那样又薄又匀的金纸才,把它紧紧地裹包在瓶外。
那些内心不服的宫内工匠,顿时哄笑道:“殿下,您莫要被这人骗了,像这样的敲击,锻制金纸,谁人不会啊?”
让李承宗吃惊的是,那个锡匠也不答话,将裹在瓶上的金纸轻轻地剥下,小心地夹在银筷上,再将它插入瓶中,又适当放进一些水银,把瓶口盖住,持着瓶儿上下左右晃动。
过了半个时辰,锡匠将瓶儿传示给众人,嘿,那金纸竟妥妥贴贴地附粘于瓶里内壁,完全没有什么缝隙。他用小指甲把瓶颈内壁的金纸捺压匀称平伏,这样就大功告成了。这时候,工匠们才惊愕地睁大了眼睛,看呆了。
李承宗惊奇地问道:“墨师傅,你怎么晓得用这种办法镀金啊?”
锡匠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殿下,玻璃器皿都是十分娇脆易碎的,怎能让坚硬的东西在它上面锤击作业呢?唯独水银性子柔和可又沉重,进入瓶内晃动不会损伤玻璃,虽然它会稍稍销蚀金纸的表面,但这种损伤肉眼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李承宗于是命令其他的锡匠依照墨师傅的法子将其余八只胆形瓶都如法泡制镀金,至于这位墨师傅,李承宗与其交谈甚久,双方相谈甚欢,李承宗在与墨师傅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的身份很是不简单,嗯,准确的说,这位墨师傅大有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