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水军若非大寒节气,船上水兵都不穿鞋,只在腰间别一双布鞋,如此便于船上行走和下船上岸,如果穿鞋,稍有风雨湿润甲板,湿透的鞋子极为不利于行走,随时可能打滑栽倒,金雪狄人水兵无不是脚蹬布靴登船作战,如此便是先败了一阵。
其次,其水兵就像陆地作战一样,丝毫不知水战的危险,一窝蜂的涌向甲板,深怕船沉了淹死在舱内。宁可披挂铠甲头顶盾牌,也要冒着被箭雨覆盖的危险挤在甲板上,然后等着接舷登船。
结果被联军水军用弓箭和标枪杀的狼狈不堪,抵近至十数步内甚至还有火药、酒精招呼,几十几百人挤在船甲板上,无异于自寻死路。
最为人诟病的是其水兵披挂陆军所用的牛皮甲。此种牛皮甲虽然已是轻甲,但好歹有小二十斤的份量,算上兵器和个人物品,栽进水里岂能有命。
反观中原水军,一般仅装备竹片甲、木片甲,或是藤甲和木藤牌,轻舟水军甚至不配甲胄,一席单衣,腰挂佩剑,上船入水极为便利。
率船返回西山河段之际,东岸驻防的金雪狄人已经不见踪迹,百里燕在此留有数艘战船来往巡逻,以防西岸金雪狄人坐木筏偷渡运兵。一问之下才知东岸守军是今早撤离的岸边,情况不明。
百里燕捻着短须若有所思,司空南这时说道:
“将军,是否是苏军师那里得手了?”
“多半是如此。”
“那我军应该即刻从德朗基装载粮草兵员,于此处登陆背后出击。”
“但金雪狄人在德朗基山口攻势甚为激烈,良文恐怕抽不出多少兵马,能抽的只有训练不足的新附民。我军船只、木筏有限,贸然让新附民出战,胜负难料。”
穆尼在在德朗基攻势迅猛,今日又连续阴雨天气,火药受潮后效果变差,多半都成了哑弹无法使用,给公良文造成了大量伤亡,联军很难再抽出一两万人,否则缺口处就得用新附民顶上,但这批新附民中的中原贼尚未清理,内部的各个势力尚存,难以保证其战斗力。
思索犹豫之际,蒋杰说道:
“大人,我军前番不是缴获了敌军军服嘛,咱们易服,以诈其军,只率少部兵马,出其不意的杀他们措手不及。”
司空南闻讯,眼珠惊瞪的凸出了眼眶:
“这怎可能,我等长何样貌,蛮军是何样貌,如此岂能诈他们。”
百里燕寻思着似乎确实没这个可能,以当下的化妆技术,要另一个肤色完全不同的人种,化妆成另一个人种,行诈门赚城之事,显然不可能。想到这里,百里燕问道:
“蒋杰,你究竟何想?”
“回大人,德朗基有石膏,我军可以石膏糊头,而后夜间出击诈敌,其定无法识破。”
“嘶……这个……似乎可行,确实可行!”
要说冒充金雪狄人最大的难度是他们的头发,金雪狄人的皮肤为金色,入夜后,光源不足,适当距离外,与中原人没有显着差别,即便是昏暗火光下,金色皮肤和黄色皮肤区别并不大,最显着的仍是两者的头发和面部轮廓。
德朗基有大片的露天石膏地,以石膏糊头染发不失为伪装的手段。只要能抵近他们的大营门前,袭击的突然性也就达到了。
百里燕最终决定一试,随即率船队北上德朗基。
公良文此生征战无数,生平还是第一次遭遇眼前劲敌。德朗基山口宽度眼下不到八里地,双方兵力都展不开,无论是攻是守,抛弃联军的装备和金雪狄人的新兵因素,金雪狄人的统军将领与公良文旗鼓相当,厮杀二十余日,双方谁也没占到便宜。
百里燕逆流而上,坐船回到德朗基,见到公良文之际正是清晨,金雪狄人天不亮便是发起攻势,激战趋于胶着,胜负难解。
百里燕站在山头看去战场,他也看不出有任何破解之法,但有件事令其非常吃惊,多少也是公良文屡战而不胜的原因之一。百里燕很快想到,定是金雪狄人缴获了联军的望远镜,投入了战阵。
望远镜的出现,改变的不仅仅拓宽了视野,大军的布列配置,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因为人的视野得到了拓宽,原本的布阵,将不在受到主将主观视野的限制,而更多的反应出客观真实情况。
从敌军最近发生的布防情况,百里燕几乎可以断定,敌军定是有望远镜。
与公良文道明来意,其很是为难:
“抽走一万联军怕是很难。眼下仅伤营便有伤卒三万余人,瀑布河、西河两岸总得各留一万人警戒,此处山口能用兵力眼下不足六万,对面可是二三十万人昼夜攻击,五、六万人日夜守备此地已是极为艰难。”
“那就将瀑布河岸边的一万兵马抽调给在下,让新附民暂补瀑布河如何?”
“这倒也可以,不过瀑布河两岸随远高于河面,金雪狄人若是攀爬而上,仍可上岸。这些新附民中藏有中原贼,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其所趁机。”
“那就从河西岸边抽调四千人,填入瀑布河,而后令新附民填入两边互为监视。我再令战船日夜巡逻河上,以防西河不测,如此应该万无一失了。”
接连恶战,让公良文伤亡极大,此番出谷联军仅有七万余人,其他都是方亮、白合的新附民军、新卒营两部人马,百里燕编练水军又要去一万多人,公良文手头能用的其实不到九万人,加上最近新练的三万新附民,也不过十二万。德朗基激战二十余日,伤亡近五万,损耗极大,还不及苏方义一场大水的战果,足可见打堂堂之阵,旗鼓相当情况之下,往往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来我往谁也不占便宜。
最让百里燕担心的还是联军老卒日益消耗,给军队结构带来的极大不稳定。
中原民的数量与联军已经旗鼓相当,甚至还要多,日后联军老底越打越少,而队伍越打越大,十分容易受到新附民军的挟持。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联军压阵,被联军训练聚集起的新附民军将成脱缰之野马。
此前有咸军有联军的三十万人压着,谷中区区两三万新附民军尚且安稳,眼下德朗基新附民男女与孩童多达二十万余万人,人数比当地联军还多,经过惨烈厮杀,新附民人心浮动,隐有躁动苗头。如若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日后面对金雪狄人软硬兼施,新附民倘若与之暗中勾结,反戈攻打联军也是有可能的。
因为他们对中原的文化认同感经过清洗,已经淡化,随着三代、四代中原民的加入,这种不稳定因素无疑会加剧联军自身的危险。
与公良文谈妥,百里燕将方亮、田鹏二人调回,此二人连同白合此前一直在公良文麾下厮杀,伤亡也不小,建制基本已经打残,重新收拾已经不可能。
百里燕只抽走了其中两千人马为基干,其余继续由白合统帅留守德朗基,又从新附民中临时调出八千人补入二人麾下,联军老卒一万人,百里燕又从西河上游水军抽回战船三十余艘,补入本部水军,合计兵马三万一两千人。
三万多人显然不可能都坐船,其中仅水军便有有七千余人,桨手四千余人,即便塞满了也就能装两万多人。
金雪狄人战船平日都用于装货,满员配置需要装入船员的生活物资补给和用品,即便全部舍弃轻装满载,由于战船空间设计的极为不合理,多装一倍的人员已是极限,而且还得挤在甲板上,考虑到安全,船舱内最多再装六七成,不能再多。
与司空南、蒋杰等人仔细合计,百里燕决定将四千水兵下船,如此可先将一万联军与三千新附民运往西河下游山林之中隐蔽,第二日夜间再将剩余兵马运走,分两批运输。
人员当夜上船,于第二日巳时开船,于第二日天黑抵达西河下游。而与此同时,上游突然调来的三十艘战船令驻扎于德朗基西河东岸的纳基卡斯心生疑窦。
联军有战船近一百二十艘,此前上游巡河的有五十艘,往来于西山、德朗基之间的战船有近七十艘,突然从上游调来三十艘战船,立时引起了纳基卡斯的担心,于是很快派出骑兵沿河而下追着百里燕的船队一路跟到了西山,直到山林沟壑挡住骑兵去路这才罢休。
这时蒋杰看着岸上未在追击的骑兵说道:
“大人,金雪狄人恐怕起疑了。”
“嗯,极有可能。德朗基突然多了三十艘船,定是起了疑心,不过他们仅有万余人,估计不敢大举从德朗基西河东岸撤兵。”
“可要是撤兵回填西山的话,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司空南担心道。
百里燕却笑道:
“不,司空兄你忘了,他们在西山外营地的粮草仅够支撑一月,前番今金雪狄人的新兵过河有七八万,他们的粮草就只能从驻扎在外湖东岸的大营调运。
眼下我军已将他们东西进退的水路完全切断,东岸的金雪狄人粮草并不充足。如果德朗基东岸的兵马回填西山外,无助于改变当下困局,而返有可能被我军从德朗基西河登陆,将他们东岸的守军击溃。”
“可德朗基新附民不堪大用,如何能击溃他们。”司空南一针见血说道。
“呵呵,但他们哪里知道德朗基的新附民不堪大用。司空兄且不看此番追击我军之骑兵仅有万人,倘若德朗基西河东岸之敌知道新附民暂不堪用,岂能只出动万人追击我军。他们极可能尚未摸清我军底细,故而不敢轻易离开。加之我水军游弋于河上,火药在手,过河袭击他们极为便利。”
其次,其水兵就像陆地作战一样,丝毫不知水战的危险,一窝蜂的涌向甲板,深怕船沉了淹死在舱内。宁可披挂铠甲头顶盾牌,也要冒着被箭雨覆盖的危险挤在甲板上,然后等着接舷登船。
结果被联军水军用弓箭和标枪杀的狼狈不堪,抵近至十数步内甚至还有火药、酒精招呼,几十几百人挤在船甲板上,无异于自寻死路。
最为人诟病的是其水兵披挂陆军所用的牛皮甲。此种牛皮甲虽然已是轻甲,但好歹有小二十斤的份量,算上兵器和个人物品,栽进水里岂能有命。
反观中原水军,一般仅装备竹片甲、木片甲,或是藤甲和木藤牌,轻舟水军甚至不配甲胄,一席单衣,腰挂佩剑,上船入水极为便利。
率船返回西山河段之际,东岸驻防的金雪狄人已经不见踪迹,百里燕在此留有数艘战船来往巡逻,以防西岸金雪狄人坐木筏偷渡运兵。一问之下才知东岸守军是今早撤离的岸边,情况不明。
百里燕捻着短须若有所思,司空南这时说道:
“将军,是否是苏军师那里得手了?”
“多半是如此。”
“那我军应该即刻从德朗基装载粮草兵员,于此处登陆背后出击。”
“但金雪狄人在德朗基山口攻势甚为激烈,良文恐怕抽不出多少兵马,能抽的只有训练不足的新附民。我军船只、木筏有限,贸然让新附民出战,胜负难料。”
穆尼在在德朗基攻势迅猛,今日又连续阴雨天气,火药受潮后效果变差,多半都成了哑弹无法使用,给公良文造成了大量伤亡,联军很难再抽出一两万人,否则缺口处就得用新附民顶上,但这批新附民中的中原贼尚未清理,内部的各个势力尚存,难以保证其战斗力。
思索犹豫之际,蒋杰说道:
“大人,我军前番不是缴获了敌军军服嘛,咱们易服,以诈其军,只率少部兵马,出其不意的杀他们措手不及。”
司空南闻讯,眼珠惊瞪的凸出了眼眶:
“这怎可能,我等长何样貌,蛮军是何样貌,如此岂能诈他们。”
百里燕寻思着似乎确实没这个可能,以当下的化妆技术,要另一个肤色完全不同的人种,化妆成另一个人种,行诈门赚城之事,显然不可能。想到这里,百里燕问道:
“蒋杰,你究竟何想?”
“回大人,德朗基有石膏,我军可以石膏糊头,而后夜间出击诈敌,其定无法识破。”
“嘶……这个……似乎可行,确实可行!”
要说冒充金雪狄人最大的难度是他们的头发,金雪狄人的皮肤为金色,入夜后,光源不足,适当距离外,与中原人没有显着差别,即便是昏暗火光下,金色皮肤和黄色皮肤区别并不大,最显着的仍是两者的头发和面部轮廓。
德朗基有大片的露天石膏地,以石膏糊头染发不失为伪装的手段。只要能抵近他们的大营门前,袭击的突然性也就达到了。
百里燕最终决定一试,随即率船队北上德朗基。
公良文此生征战无数,生平还是第一次遭遇眼前劲敌。德朗基山口宽度眼下不到八里地,双方兵力都展不开,无论是攻是守,抛弃联军的装备和金雪狄人的新兵因素,金雪狄人的统军将领与公良文旗鼓相当,厮杀二十余日,双方谁也没占到便宜。
百里燕逆流而上,坐船回到德朗基,见到公良文之际正是清晨,金雪狄人天不亮便是发起攻势,激战趋于胶着,胜负难解。
百里燕站在山头看去战场,他也看不出有任何破解之法,但有件事令其非常吃惊,多少也是公良文屡战而不胜的原因之一。百里燕很快想到,定是金雪狄人缴获了联军的望远镜,投入了战阵。
望远镜的出现,改变的不仅仅拓宽了视野,大军的布列配置,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因为人的视野得到了拓宽,原本的布阵,将不在受到主将主观视野的限制,而更多的反应出客观真实情况。
从敌军最近发生的布防情况,百里燕几乎可以断定,敌军定是有望远镜。
与公良文道明来意,其很是为难:
“抽走一万联军怕是很难。眼下仅伤营便有伤卒三万余人,瀑布河、西河两岸总得各留一万人警戒,此处山口能用兵力眼下不足六万,对面可是二三十万人昼夜攻击,五、六万人日夜守备此地已是极为艰难。”
“那就将瀑布河岸边的一万兵马抽调给在下,让新附民暂补瀑布河如何?”
“这倒也可以,不过瀑布河两岸随远高于河面,金雪狄人若是攀爬而上,仍可上岸。这些新附民中藏有中原贼,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其所趁机。”
“那就从河西岸边抽调四千人,填入瀑布河,而后令新附民填入两边互为监视。我再令战船日夜巡逻河上,以防西河不测,如此应该万无一失了。”
接连恶战,让公良文伤亡极大,此番出谷联军仅有七万余人,其他都是方亮、白合的新附民军、新卒营两部人马,百里燕编练水军又要去一万多人,公良文手头能用的其实不到九万人,加上最近新练的三万新附民,也不过十二万。德朗基激战二十余日,伤亡近五万,损耗极大,还不及苏方义一场大水的战果,足可见打堂堂之阵,旗鼓相当情况之下,往往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来我往谁也不占便宜。
最让百里燕担心的还是联军老卒日益消耗,给军队结构带来的极大不稳定。
中原民的数量与联军已经旗鼓相当,甚至还要多,日后联军老底越打越少,而队伍越打越大,十分容易受到新附民军的挟持。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联军压阵,被联军训练聚集起的新附民军将成脱缰之野马。
此前有咸军有联军的三十万人压着,谷中区区两三万新附民军尚且安稳,眼下德朗基新附民男女与孩童多达二十万余万人,人数比当地联军还多,经过惨烈厮杀,新附民人心浮动,隐有躁动苗头。如若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日后面对金雪狄人软硬兼施,新附民倘若与之暗中勾结,反戈攻打联军也是有可能的。
因为他们对中原的文化认同感经过清洗,已经淡化,随着三代、四代中原民的加入,这种不稳定因素无疑会加剧联军自身的危险。
与公良文谈妥,百里燕将方亮、田鹏二人调回,此二人连同白合此前一直在公良文麾下厮杀,伤亡也不小,建制基本已经打残,重新收拾已经不可能。
百里燕只抽走了其中两千人马为基干,其余继续由白合统帅留守德朗基,又从新附民中临时调出八千人补入二人麾下,联军老卒一万人,百里燕又从西河上游水军抽回战船三十余艘,补入本部水军,合计兵马三万一两千人。
三万多人显然不可能都坐船,其中仅水军便有有七千余人,桨手四千余人,即便塞满了也就能装两万多人。
金雪狄人战船平日都用于装货,满员配置需要装入船员的生活物资补给和用品,即便全部舍弃轻装满载,由于战船空间设计的极为不合理,多装一倍的人员已是极限,而且还得挤在甲板上,考虑到安全,船舱内最多再装六七成,不能再多。
与司空南、蒋杰等人仔细合计,百里燕决定将四千水兵下船,如此可先将一万联军与三千新附民运往西河下游山林之中隐蔽,第二日夜间再将剩余兵马运走,分两批运输。
人员当夜上船,于第二日巳时开船,于第二日天黑抵达西河下游。而与此同时,上游突然调来的三十艘战船令驻扎于德朗基西河东岸的纳基卡斯心生疑窦。
联军有战船近一百二十艘,此前上游巡河的有五十艘,往来于西山、德朗基之间的战船有近七十艘,突然从上游调来三十艘战船,立时引起了纳基卡斯的担心,于是很快派出骑兵沿河而下追着百里燕的船队一路跟到了西山,直到山林沟壑挡住骑兵去路这才罢休。
这时蒋杰看着岸上未在追击的骑兵说道:
“大人,金雪狄人恐怕起疑了。”
“嗯,极有可能。德朗基突然多了三十艘船,定是起了疑心,不过他们仅有万余人,估计不敢大举从德朗基西河东岸撤兵。”
“可要是撤兵回填西山的话,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司空南担心道。
百里燕却笑道:
“不,司空兄你忘了,他们在西山外营地的粮草仅够支撑一月,前番今金雪狄人的新兵过河有七八万,他们的粮草就只能从驻扎在外湖东岸的大营调运。
眼下我军已将他们东西进退的水路完全切断,东岸的金雪狄人粮草并不充足。如果德朗基东岸的兵马回填西山外,无助于改变当下困局,而返有可能被我军从德朗基西河登陆,将他们东岸的守军击溃。”
“可德朗基新附民不堪大用,如何能击溃他们。”司空南一针见血说道。
“呵呵,但他们哪里知道德朗基的新附民不堪大用。司空兄且不看此番追击我军之骑兵仅有万人,倘若德朗基西河东岸之敌知道新附民暂不堪用,岂能只出动万人追击我军。他们极可能尚未摸清我军底细,故而不敢轻易离开。加之我水军游弋于河上,火药在手,过河袭击他们极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