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春秋之无终国,燕之北平郡也。近2千年前此地就已经是一处人口繁盛之所在,到了明代更是被称为“畿东第一城“。
遵化城之北面被燕山余脉所环绕,南面则是从燕山中流出的数条河流汇聚而成的沙河,这是一个典型的邻水山城。整个遵化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号称三山不到头,河水向西流。
蓟州镇总兵官赵率教站在北门城楼上眺望着北面的长城,虽然因为距离过远,长城在他眼中只是若隐若无的一条白线,但是这条白线上方燃起的数道烟柱,已经告诉了赵率教那些地方发生了什么。
自洪武十一年,守将周宝把遵化城西、北两面向外拓展近一倍,并在原本的土墙外砌上大砖后,遵化城就成了畿东第一大城。嘉靖元年巡抚孟春和万历九年蓟镇总兵官戚继光两次修缮遵化城后,这座城池就成了周长超过6华里,墙基宽约3丈、城墙高36丈,东南西北四处城门皆有月城的要塞型城市。
除了雄伟的城墙之外,遵化城外还有一条宽3丈,深两丈,周长1500丈的护城河。这条护城河不仅引取了城外沙河之水,还有来自于城东北角乌龙泉的活水,即便是敌军截断了沙河之水,也不能让护城河的水流枯竭。
有了这条护城河,不仅让攻城的一方多了许多困难,也杜绝了穴地攻城的可能性。不过遵化城虽然号称“畿东第一城“,但是城内的人口加上驻军也才35万人而已,而城外依城而居的居民,则要超过城内人口的一倍。
30多年前戚继光修建遵化城的时候,一定没有考虑过承平日久之后,这座以军事为主的要塞城池,会变成畿东最为繁华的一座城市。此时的遵化城,城墙内外居住人口接近10万,平民数量近七成,剩下的则是蓟州镇军队的家属和蓟州镇的将士。
由于城内的建筑用地不足,因此迁移来的百姓便在遵化城外的空地上修建起了自己的住宅。城外这些密密麻麻的民居不但破坏了当年戚继光定下的守城方案,还给入侵的后金军队提供了攻城所需的物资。
赵率教从辽西镇调入蓟州镇时,看到遵化城城墙残破,城下民居都建到了城墙之下,屋顶几乎同城墙高度相等,从屋顶攀援城墙只要轻轻一跃就可登上墙头,顿时让他大为吃惊了起来。
这那里还是一个边疆的军事要塞,完全就是内地的普通民城,这种城防不要说抵御建奴,便是抵御强盗,都未必能成。
是以赵率教抵达遵化城的第一件事,便是上书朝廷请求修缮城池,整饬兵备。作为蓟州镇总兵,他的驻地其实应当在三屯营而不是在遵化城。遵化城内不仅有巡抚还有兵备道,他这个蓟州镇总兵对于遵化的事务原本是说不上话的。
只不过调任赵率教所部入关,镇守遵化城,整顿蓟州镇的长城防御,是崇祯亲自建议的。所以,对于赵率教的要求,遵化城内以巡抚为首的文职官员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下了。
赵率教是辽西将门出身,一来遵化就夺走了原本蓟州镇对于遵化、三屯营及长城守备的诸多权力,原本的三屯营总兵朱国彦更是被远调昌平,因此蓟州镇出身的一干将领并不服气于赵率教的到来。
而修缮遵化城城墙,拆除护城河、城墙两侧的民居,恢复当年戚继光制定的各项防御措施,也让巡抚和本地县令等文职官员大为光火。赵率教的举措激起本城士绅的不满,最终都压迫到了这些文官身上,而他们又不能从中捞取好处,因此对于赵率教的弹劾一年来就没有消停过。
如果不是朝廷直接撤除了叫的最利害的遵化兵备道副使,不是免去此人的职务,而是把遵化兵备道职务给撤销了,让遵化城内的官员们有所收敛,赵率教觉得自己还真有些干不下去的意思了。
遵化城内大大小小10多个衙门,都察院公署、顺天巡抚行院、总镇行署、副总镇行署、监视行署、遵化道署、兵备道行署、游击公署、运饷通判署、督饷厅、左营公署、右营公署、辎重营公署、守备府公署、遵化驿、武学等。
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城内的军事力量此前却并不多,常驻军力为,总兵1员,副帅1员,参将2员,游击1员,守备2员,都司1员,千总2员,把总2员,马兵100名,步兵1342名。
对于多年未经战火的遵化城来说,这个兵力已经够多了。但是对于从辽东战场上退下来的赵率教来说,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年逾60的赵率教虽是河北人,但是前半辈子都在西北边境同蒙古人打交道。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才调往辽东军中。同后金作战不到十年,他已经认识到明军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再是蒙古人,而是这些辽东建奴了。
蓟州镇作为辽西镇的后方,虽然一直没有遭遇到战火,因此保全了军队的实力。不过在赵率教看来,明国同后金打了快10年的仗,但是这些蓟州镇的将士们却一点危机感都没有,依然觉得自己的太平日子能够一直过下去一样。
蓟州镇的将领不是好为大言,就是贪好财物,一味以克扣军饷,驱使麾下军士为自己务农谋利。辽西将领们克扣下军饷,起码还知道养一些家丁,以护卫自家的性命。
但是这些蓟州镇的将领贪下财物,却不是置办产业,就是贿赂那些文官,想要谋取一个油水丰厚的官职。若是有朝一日,后金出现在蓟州镇的防线外,赵率教觉得自己根本指望不上这些蓟州镇官兵。
而后金从辽东出兵想要破关而入,除了走辽西这条滨海大道之外,未必不能从辽西长城的西面绕道而行。就算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赵率教觉得也不能同遵化城和蓟州镇这些官员们和光同尘下去了。
更何况,遵化城地理位置险要,往西250余里便是北京,往南约150里便是唐山,往西南350里可达天津,东南行300里便是秦皇岛。若是占据了此处,后金便等于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不管后金往哪个方向出击,都会让明军难受不已。
北京是帝都是决不能有失的,甚至于后金兵逼近北京都是一项极为严重的政治事件。而秦皇岛现在是供应辽西镇物资的转运港,然后截断了辽西镇的供应,难保不会出现后金南北夹击辽西镇的恶劣形势。
而唐山是现在大明北方最大的煤铁冶炼中心,日产生铁300余吨,坩埚钢近1吨半。要是让后金攻下了唐山,不仅上千万的投资要化为乌有,便是整个北直隶的经济也要遭到重挫。不过从遵化往南有河流山脉间隔,大队人马难以通行,且唐山毕竟刚刚兴起,后金也未必知晓这个地区。
至于通州和天津,更是京城的仓储之地,一旦让后金攻破了这两个地区,那么基本上北直隶的精华就要毁于一旦了。
因此,如果说长城是京畿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遵化城便是京畿第二道防线,还是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
因为得到了皇帝的极力支持,赵率教终于得以依托自己从辽西带来的本部人马为核心,整编了1万5千余兵力。除了重新修缮遵化城的城墙,恢复遵化的防御工事之外,他还在城东、东北、西面修建了3座西式棱堡,以作为遵化城的外围屏障,并用于驻扎军队。
不过当后金入侵消息的传来,这三座西式棱堡也不过才堪堪完成了2座,另外一座只是打了一个地基。而已经完成的两座棱堡,应当装备的火炮也仅仅只有三分之一而已。
不过让赵率教感到庆幸的是,起码遵化城较为开阔的东面,有了两个相互支援的堡垒,以他对建奴的攻城技术估计,没有2、3个月,后金也拿不下这两个棱堡。
城外两个棱堡驻扎了3000人,而城内则驻扎了近4000人,被他驱赶到三屯营的蓟州军也有近3000人,迁安城内1000余人,剩下的兵力则分散在长城沿线各关口,和临近关口的各处堡寨之中。
事实上接到了锦衣卫送回的后金大军侵边的消息时,赵率教是极力主张把前线的百姓、辎重先撤回遵化城,如果长城防线守不住,那么就把前方的军队撤到遵化、三屯营一带,然后依托城池进行坚守。
后金军队长途远袭,必然不能进行持久战,一旦军粮匮乏,就必然要退回去。到时明军自然就可以轻松的收复失地。但是遵化巡抚和几位蓟州镇的将领反对他这个建议,认为他畏敌如虎,不经一战就想要放弃国土,赵率教同他们争持不下,终于不得不同意让驻守三屯营的副总兵朱来,带领各处搜罗来的3000人马前往支援大安口、喜峰口等地。
但是现在看着长城上燃起的数道烟柱,赵率教终于感到后悔了,他当时应该再坚持一下的,有这三千机动兵力在手上,遵化城就稳当一些。现在把他们分散到长城各个关口,完全发挥不出多少用处来啊。
遵化城之北面被燕山余脉所环绕,南面则是从燕山中流出的数条河流汇聚而成的沙河,这是一个典型的邻水山城。整个遵化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号称三山不到头,河水向西流。
蓟州镇总兵官赵率教站在北门城楼上眺望着北面的长城,虽然因为距离过远,长城在他眼中只是若隐若无的一条白线,但是这条白线上方燃起的数道烟柱,已经告诉了赵率教那些地方发生了什么。
自洪武十一年,守将周宝把遵化城西、北两面向外拓展近一倍,并在原本的土墙外砌上大砖后,遵化城就成了畿东第一大城。嘉靖元年巡抚孟春和万历九年蓟镇总兵官戚继光两次修缮遵化城后,这座城池就成了周长超过6华里,墙基宽约3丈、城墙高36丈,东南西北四处城门皆有月城的要塞型城市。
除了雄伟的城墙之外,遵化城外还有一条宽3丈,深两丈,周长1500丈的护城河。这条护城河不仅引取了城外沙河之水,还有来自于城东北角乌龙泉的活水,即便是敌军截断了沙河之水,也不能让护城河的水流枯竭。
有了这条护城河,不仅让攻城的一方多了许多困难,也杜绝了穴地攻城的可能性。不过遵化城虽然号称“畿东第一城“,但是城内的人口加上驻军也才35万人而已,而城外依城而居的居民,则要超过城内人口的一倍。
30多年前戚继光修建遵化城的时候,一定没有考虑过承平日久之后,这座以军事为主的要塞城池,会变成畿东最为繁华的一座城市。此时的遵化城,城墙内外居住人口接近10万,平民数量近七成,剩下的则是蓟州镇军队的家属和蓟州镇的将士。
由于城内的建筑用地不足,因此迁移来的百姓便在遵化城外的空地上修建起了自己的住宅。城外这些密密麻麻的民居不但破坏了当年戚继光定下的守城方案,还给入侵的后金军队提供了攻城所需的物资。
赵率教从辽西镇调入蓟州镇时,看到遵化城城墙残破,城下民居都建到了城墙之下,屋顶几乎同城墙高度相等,从屋顶攀援城墙只要轻轻一跃就可登上墙头,顿时让他大为吃惊了起来。
这那里还是一个边疆的军事要塞,完全就是内地的普通民城,这种城防不要说抵御建奴,便是抵御强盗,都未必能成。
是以赵率教抵达遵化城的第一件事,便是上书朝廷请求修缮城池,整饬兵备。作为蓟州镇总兵,他的驻地其实应当在三屯营而不是在遵化城。遵化城内不仅有巡抚还有兵备道,他这个蓟州镇总兵对于遵化的事务原本是说不上话的。
只不过调任赵率教所部入关,镇守遵化城,整顿蓟州镇的长城防御,是崇祯亲自建议的。所以,对于赵率教的要求,遵化城内以巡抚为首的文职官员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下了。
赵率教是辽西将门出身,一来遵化就夺走了原本蓟州镇对于遵化、三屯营及长城守备的诸多权力,原本的三屯营总兵朱国彦更是被远调昌平,因此蓟州镇出身的一干将领并不服气于赵率教的到来。
而修缮遵化城城墙,拆除护城河、城墙两侧的民居,恢复当年戚继光制定的各项防御措施,也让巡抚和本地县令等文职官员大为光火。赵率教的举措激起本城士绅的不满,最终都压迫到了这些文官身上,而他们又不能从中捞取好处,因此对于赵率教的弹劾一年来就没有消停过。
如果不是朝廷直接撤除了叫的最利害的遵化兵备道副使,不是免去此人的职务,而是把遵化兵备道职务给撤销了,让遵化城内的官员们有所收敛,赵率教觉得自己还真有些干不下去的意思了。
遵化城内大大小小10多个衙门,都察院公署、顺天巡抚行院、总镇行署、副总镇行署、监视行署、遵化道署、兵备道行署、游击公署、运饷通判署、督饷厅、左营公署、右营公署、辎重营公署、守备府公署、遵化驿、武学等。
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城内的军事力量此前却并不多,常驻军力为,总兵1员,副帅1员,参将2员,游击1员,守备2员,都司1员,千总2员,把总2员,马兵100名,步兵1342名。
对于多年未经战火的遵化城来说,这个兵力已经够多了。但是对于从辽东战场上退下来的赵率教来说,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年逾60的赵率教虽是河北人,但是前半辈子都在西北边境同蒙古人打交道。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才调往辽东军中。同后金作战不到十年,他已经认识到明军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再是蒙古人,而是这些辽东建奴了。
蓟州镇作为辽西镇的后方,虽然一直没有遭遇到战火,因此保全了军队的实力。不过在赵率教看来,明国同后金打了快10年的仗,但是这些蓟州镇的将士们却一点危机感都没有,依然觉得自己的太平日子能够一直过下去一样。
蓟州镇的将领不是好为大言,就是贪好财物,一味以克扣军饷,驱使麾下军士为自己务农谋利。辽西将领们克扣下军饷,起码还知道养一些家丁,以护卫自家的性命。
但是这些蓟州镇的将领贪下财物,却不是置办产业,就是贿赂那些文官,想要谋取一个油水丰厚的官职。若是有朝一日,后金出现在蓟州镇的防线外,赵率教觉得自己根本指望不上这些蓟州镇官兵。
而后金从辽东出兵想要破关而入,除了走辽西这条滨海大道之外,未必不能从辽西长城的西面绕道而行。就算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赵率教觉得也不能同遵化城和蓟州镇这些官员们和光同尘下去了。
更何况,遵化城地理位置险要,往西250余里便是北京,往南约150里便是唐山,往西南350里可达天津,东南行300里便是秦皇岛。若是占据了此处,后金便等于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不管后金往哪个方向出击,都会让明军难受不已。
北京是帝都是决不能有失的,甚至于后金兵逼近北京都是一项极为严重的政治事件。而秦皇岛现在是供应辽西镇物资的转运港,然后截断了辽西镇的供应,难保不会出现后金南北夹击辽西镇的恶劣形势。
而唐山是现在大明北方最大的煤铁冶炼中心,日产生铁300余吨,坩埚钢近1吨半。要是让后金攻下了唐山,不仅上千万的投资要化为乌有,便是整个北直隶的经济也要遭到重挫。不过从遵化往南有河流山脉间隔,大队人马难以通行,且唐山毕竟刚刚兴起,后金也未必知晓这个地区。
至于通州和天津,更是京城的仓储之地,一旦让后金攻破了这两个地区,那么基本上北直隶的精华就要毁于一旦了。
因此,如果说长城是京畿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遵化城便是京畿第二道防线,还是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
因为得到了皇帝的极力支持,赵率教终于得以依托自己从辽西带来的本部人马为核心,整编了1万5千余兵力。除了重新修缮遵化城的城墙,恢复遵化的防御工事之外,他还在城东、东北、西面修建了3座西式棱堡,以作为遵化城的外围屏障,并用于驻扎军队。
不过当后金入侵消息的传来,这三座西式棱堡也不过才堪堪完成了2座,另外一座只是打了一个地基。而已经完成的两座棱堡,应当装备的火炮也仅仅只有三分之一而已。
不过让赵率教感到庆幸的是,起码遵化城较为开阔的东面,有了两个相互支援的堡垒,以他对建奴的攻城技术估计,没有2、3个月,后金也拿不下这两个棱堡。
城外两个棱堡驻扎了3000人,而城内则驻扎了近4000人,被他驱赶到三屯营的蓟州军也有近3000人,迁安城内1000余人,剩下的兵力则分散在长城沿线各关口,和临近关口的各处堡寨之中。
事实上接到了锦衣卫送回的后金大军侵边的消息时,赵率教是极力主张把前线的百姓、辎重先撤回遵化城,如果长城防线守不住,那么就把前方的军队撤到遵化、三屯营一带,然后依托城池进行坚守。
后金军队长途远袭,必然不能进行持久战,一旦军粮匮乏,就必然要退回去。到时明军自然就可以轻松的收复失地。但是遵化巡抚和几位蓟州镇的将领反对他这个建议,认为他畏敌如虎,不经一战就想要放弃国土,赵率教同他们争持不下,终于不得不同意让驻守三屯营的副总兵朱来,带领各处搜罗来的3000人马前往支援大安口、喜峰口等地。
但是现在看着长城上燃起的数道烟柱,赵率教终于感到后悔了,他当时应该再坚持一下的,有这三千机动兵力在手上,遵化城就稳当一些。现在把他们分散到长城各个关口,完全发挥不出多少用处来啊。